2015年12月24日 星期四

無價的投資經驗 - 大型全密封(連貨台)新型貨倉發展項目




筆者旗下公司Star Capital 本年初首次嘗試買入OS地(Open Storage "露天倉地"),自行發展大型全密封(連貨台)新型貨倉,貨倉建築面積92000呎,分開11個獨立契拆售,該種做法在香港應該是第一個。

經過半年時間的平整及興建,目前貨倉北面已接近完成,興建過程中最困難的是需要克服土地南面的斜坡,由於斜坡需要興建檔土牆,成本不輕,而最重要的是興建時間比預期所需長數個月,以致整個項目的進度比預期有所延誤。檔土牆需經由認可結構工程師簽署,並由城規會審批通過,城規在審批報告中更要求種樹,令工程時間進一步拖延。檔土牆最後建造出來高達15米,相當宏偉。目前,項目已接近完成階段,並已出租了其中20000呎,租金淨回報超過10%,而過程中得到的經驗是無價的。以上種種都是筆者以往在金融世界中永遠無法累積得到的經驗。

筆者興幸自己能尚在年輕、有魄力的時間有機會嘗試到不同的事,當中累積的經驗及成功感實在是非筆墨所能形容。希望這個blog能夠記錄著筆者一步一腳印的投資經歷,讓自己將來有一日能夠回顧細味。

項目介紹
Star Capital本年初於上水近文錦渡關口附近購入了一幅工業用地,總面積92000平方呎,發展新型貨倉,並進行拆售。


該塊工業地本身極具價值,項目位於古洞北新發展區、坪輋新發展區、粉嶺新發展區中間位置,沿文錦渡路前往文錦渡關口車程只需4分鐘,離上水火車站僅2分鐘,距離皇崗口岸約10分鐘、將來蓮塘口岸僅10分鐘車程,項目地點是香港政府來年的發展重點,極具投資價值。

項目總面積約90000呎,拆分成11個獨立分契貨倉。貨倉樓底23-29呎高,是工廈貨倉不能比擬,貨倉同時設4呎高貨台、電捲閘、電趟門、獨立化糞設備、完善水電系統、保安設備、全套消防設備等基礎設施。倉庫由Star Capital旗下物業管理公司管理。
http://starnman84.blogspot.hk/search?updated-max=2015-10-27T11:57:00%2B08:00&max-results=7

2015年12月15日 星期二

美聯儲加息啟示錄 - 實際負利率的影響


美國本周即將議息,市場普遍認為美國即將會加息,如果真的加息,是自2006年以來首度上調主要借貸利率。有市場人士認為,在全球一體化,加上目前環球經濟情況不樂觀的情況下,美國加息將牽連甚廣,首先影響的是環球的資金流向。資金流向從來都是從低利率貨幣流向高利率貨幣,目前世界各國具影響力的貨幣,包括日元、歐元、人民幣等全球數大貨幣區都全力實行極寬鬆的貨幣政策,各國央行均不定時突然宣佈調低率,同時又讓其貨幣貶值,動作多多,但方向一致,而關鍵是各國都採取「打游擊」的策略,大家都「不打開口牌」,除了美國。

美國多年來一直採取最傳統的方法,聯儲局往往利用出口術引導市場對利率走勢的預期,加息減息政策方向透明度相當高,市場對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的「錨」信心十足,世界各國都以美元作為大宗商品主要結算貨幣、儲備貨幣,多年來行之有效。但在目前世界貨幣戰的博奕情況下,博奕論(Game Theory)中的Second Move Advantage理論令美元以外的幾個最大貨幣體系都必然地選擇採取「打游擊」策略,突然又宣佈降息,突然又宣佈貨幣貶值,明知美元只能加息,各國都睇著美元來打,而美聯儲不能失信於人前,不能減息只能加息,世界資金流向都湧向美元停泊避險,而港元只能無辜地被犧牲了。

面對這個情況,香港人其實都相當無奈。20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數次QE救市,大量資金湧入本港,加上內地海量資金同時湧入,造成了香港近7-8年資金氾濫,銀紙貶值,資產價格暴升的局面,通脹率平均每年維持在4-5%,但銀行存款利率不足0.5%,出現實際負利率(不是名義負利率)。按道理,香港在通脹率相對高的情況下,銀行利率根本不會這樣低,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因為香港實行聯繫匯率,港元匯率必須跟著美元匯率走,簡單講就是香港根本沒有自主的貨幣政策,美國要QE救市,故意將利率不合理地壓低,若香港不跟隨,更大量的資金會即時湧入香港推高港匯,為維持聯繫匯率,香港也必須跟隨維持超低利率水平。

高通脹,但不合理地低利率,在實際負利率長期持續的情況下,銀紙貶值速度加快,有錢人尚可透過購入各類資產(包括物業、債券及其他投資等)對沖購買力下降的風險,但窮人只能每月出糧存款入銀行坐以待斃,任由通脹饞食本已不多的購買力,貧富懸殊進一步拉闊,社會矛盾加深實屬可以理解。

實際負利率長期持續的情況下,精明的有錢人更可利用已升值的資產,以低息融資套現,再購入其他具現金流的資產,享受資產升值的同時更有正回報現金流。以目前的情況來說,歐洲已率先實行名義負利率(Negative Nominal Interest Rate),即存錢入銀行,銀行會收取存戶利息。投資者可考慮以接近零成本借入歐元,去購買其他資產(債券/貨幣)套利,當然若然資產為非歐元計價資產,會存在匯率風險,但在歐元負利率、美元又準備加息的情況下,歐元續向下的機會大於向上。

市場都關注美國這次是否會加息,但這是否意味著即將要結束長達近十年的超低利率環境?其實關鍵不在於這次加息與否,而在於後續加息的節奏和力度,其實聯儲局主席耶倫已表示即使本次加息,加息的節奏會相當緩慢。客觀而言,筆者暫未看到美國具備進入加息周期的條件,預料低息環境將會繼續持續相當一段時間,市場應未見有任何重大轉變。作為散戶,掌握好重點後已足夠,其他已經不太重要。

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Starmancapital

2015年12月2日 星期三

結合工廈與天台農莊概念的活綠化工廈項目 - 屯門「置富工作坊」


投資工廈,除市區如東九龍、荔枝角等位置優越的市區外,筆者一向看好屯門工廈的投資潛力,筆者自小居於屯門二十多年,至近年才搬離屯門,對於屯門區內發展可謂非常熟悉。當然礙於地區問題,交投與市區工廈的交投不能比擬,但屯門區的發展空間大,投資潛力較市區工廈高。

屯門工廈最大的優點是近住宅區,工廈圈圍繞著建安工業區、大興邨、蔡以橋一帶,附近住宅林立,包括卓爾居、新墟附近住宅等,加上近年由新鴻基發展的屯門西鐵上蓋「瓏門」項目及基座商場Vcity, 與屯門市廣場接駁聯繫,形成協同效應,商業原素大大提升。加上港珠澳大橋、洪水橋新發展區等大型基建設施相繼落成,屯門交通配套將更為完善,部份屯門工廈的呎價近年已上升不少,但仍然低水,而屯門區內有多支工廈已陸續進行活化,屯門工廈區將必然轉型,因此筆者一直看好投資屯門工廈。

「置富工作坊」是Star Capital 在屯門的首個工廈分契拆售項目,並首次結合工廈與天台農莊概念,活化工廈之餘同時「綠化工廈」,筆者稱該項目為「活綠化工廈項目」。項目部份單位會附設天台農莊,全屬獨立業權,買家除擁有自己的工廈單位外,更可由樓梯直達天台農莊,同時擁有屬於自己的小後花園。

工廈一向給予人環境污染的感覺,但隨著工業北移,香港已基本沒有工業,殘舊的工廈單位需要活化,在寸金尺土的香港提高其應有的使用價值,同時如果能綠化原本是工業區的工廈,附近環境應會得到改善,周邊的住宅群的景觀和空氣亦會有所改善。試想一下,如果屯門工業區的所有天台都變成有規劃的小農莊的話,瓏門的居民從高處腑覽的感覺應該不錯^^。


2015年11月23日 星期一

讀者信箱: 心急爸爸增加動收入的資產配置部署


Starman 兄,非常幸運能見到你的blog 覺得如獲至寶得益不少,不過我的情況比較複雜,望你能給寶貴意見。我的情況如下:
本人及太太39歳,育有2孩子,本人收入在大陸每月約HK$9萬,太太part-time受僱在香港HK$4萬,家庭支出供樓及供養父母很大,每月只儲一萬。自知儲蓄水平低。

資產
 1. 港島大坑3房,自住,2010買入,現值18m. 按揭欠6m, 月供25k,夫妻聯名
 2. 將軍澳3房,出租,2004買入,現值10m,月收28k. 按揭欠4m,月供23m,夫妻聯名
 3. 英國學生宿舍,1.2m, 冇按揭,月收租7k
 4. 債基500k, 月收5k
 5. 股票100k, 蟹貨
 6. 現金300k

債務/私人税貸300k 用作購買英國物業,月供10k.

由於儲蓄少,不知怎樣去提升現金流.

個人想法如下:
沽出大坑物業,住將軍澳近兒子上學,得12m 開展槓桿直債,一年如收8%,每月可得80K,但現在很多辣招生怕沽後很難買回因成本增加。而且於之前金融危機也感樓是抗跌力強,所以太太偏向保持物業。

不過眼見現在計出借貸力已用了80% 因為太太之前full time 可能要賣樓才可扭轉困局,所以還望Starman 兄不吝指教走出正確財務自由的路。

萬分感謝!

心急爸爸

Starman 回覆:

要有良好的理財計劃,首要是對自己的財務狀況有清淅的了解。財務狀況不外乎 1. 收支及現金流; 2. 資產負債情況。首先,先整理一下讀者的財務狀況。

1. 收支及現金流

- 讀者月收入: +130k
- 港島大坑3房: -25k
- 將軍澳3房: +5k
- 英國學生宿舍: +7k
- 債券基金: +5k
- 債務/私人稅貸: -10k

每月淨現金流入: 112k

2. 淨資產
- 港島大坑3房(自住): 12m
- 將軍澳3房: 6m
- 英國學生宿舍: 1.2m
- 債券基金: 0.5m
- 股票: 0.1m
- 現金: 0.3m
- 債務/私人稅貸: -0.3m (即現金相等於債務金額)

淨資產: 19.8m

讀者表示每月僅能儲蓄10k,故推算讀者每月開支約102k。作為一個中產家庭(上有高堂,下有妻兒),每月十萬開支可以說是基本開支水平,而每月淨儲蓄1萬,儲蓄率乃十分低的水平,因此讀者首要要改善的是現金流情況,透過重組資產配置組合,增加現金流資產、被動收入,改善整個財務結構的資產流動性。

如一般香港人一樣,讀者手持資產以物業為主,一層自住樓及兩層收租物業。讀者淨資產19.8m,其中19.2m 為物業,物業為固定資產,資產流動性低,要改善資產流動性,要麼出售物業,要麼加按套現,二者取其一,我會選擇後者。讀者本身僅持有兩個物業收租,如果讀者持有的收租物業4到5個以上,筆者會建議減持其中一兩間,降低risk exposure,分散風險同時增加現金流水平。惟讀者目前僅持有兩個物業,且為3房物業,未來香港政府主力增加的供應均以細單位為主,防守性較一般細價樓高。當然,讀者亦要考慮自己的借貸力,借貸力直接影響流動性,如借貸力所剩無幾,讀者宜選擇出售其中一物業套現,同時釋放部份借貸力。惟即使出售物業,timing亦很重要。

坦白說,筆者不認為樓市以目前的負債結構會大跌,加息的影響微乎其微,12月能夠順利加息已不錯,加息幅度更有可能小於0.25%(聯儲局不排除加息1/8%的建議),整體樓價明年新年前回調10-15%已算不錯,回調20%筆者會考慮再入市(自住樓,投資暫不考慮住宅),筆者預計明年新年後或會出現小楊春,因此筆者建議將手持的住宅若有空間加按就加按,亳不猶豫。

讀者的港島大坑3房和將軍澳3房假設加按至5成,可套現4m。另債券基金及股票建議全數套現共0.6m,連同30萬現金,合共現金4.9m。以該現金水平,可考慮不做槓桿買入三條20萬美元直債,以8%回報計算,平均每月債息31,000,減去月供增加了的14,000(包括本加息),每月每月現金增加17,000,比起每月淨儲蓄一萬已有所改善。

讀者要留意一點,畢竟讀者的現金流水平較低,且讀者的借貸力已用了8成,在迫於無奈時亦需考慮出售將軍澳樓套現,套現所得資金足以開立私銀平台,再部署買入REITs及債券收息的穩健退休資產組合,擁私銀平台,年回報15%不難達到,可配置70%槓桿債券,30% REITs ,流動性及現金流同時提升,以15%回報計算,800萬資產平均每月收取債息約10萬,足以應付日常生活開支所需。以上方案,不一定二取其一,可兩者融合,如賣將軍澳樓,將釋放部份借貸力,再將自住樓加按,盡量套現。趁年輕盡早做好資產配置部署,靜待合適的時機,保存/累積實力。

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Starmancapital



2015年11月16日 星期一

新推項目 - 葵涌「如家工作坊」小面積半倉式工作室

Star Capital 發展位於葵涌的另一項目 「如家工作坊」已完成裝修工程,現以現貨形式推出市場發售,售價以38萬元起。本項目位於葵涌貴盛工業大廈,距離葵興港鐵站僅5分鐘路程,本項目以小面積半倉式工作室定位,售價以38萬元起,首年保證租金回報逾4厘,由星匯國際發展有限公司承租及管理。項目未正式公開發售已出售約三份之一單位,反應理想,現讓本blog讀者先睹為快。

*讀者信箱已累積了一定的數量,由於最新有新項目陸續上馬,忙得疲於奔命,未能及時回覆,筆者將於稍後時間盡量抽空回覆,感謝各位讀者朋友支持﹗

2015年11月5日 星期四

東方日報專訪後記


東方/太陽的訪問前天出了街,個別知道我身份的朋友(數目不多)告知筆者市場的反應頗大,估計是標題字眼比較敏感的原故吧,特別是太陽報的字眼比較嘩眾取寵 --「80後炒工廈,身家過千萬計」、「出身綜援家庭,投資有道」。澄清一下,第一,筆者的投資收入來其實自多方面,工廈投資只是其中之一,而身家多少筆者亦沒有披露,純粹是記者猜測。第二,記者問及本人的家庭背景,筆者一時口快提及過自己出身單親家庭,年幼時家母為照顧年幼的我迫不得已曾有一段短時間申領綜援過活,沒想到記者會以此為題。其實筆者並不介意講述自己這一段經歷,只是不希望大家過份聚焦於筆者的家庭背景,有種嘩眾取寵的感覺。

其實記者第一天通過筆者的facebook專頁找筆者接受訪問時,筆者都有點猶豫,筆竟不想太高調,也不認為自己有什麼成就,因而有抗拒的念頭。但細心想想,筆者成立Starman 投資世界Blog,目的都是將自己的投資心得和心路歷程與大家分享,因此最後也答應接受採訪。到了接受採訪當天才知道有攝記,又不想記者為難,只好同意拍照,但堅持只拍背面,也感謝記者的理解及配合。

整體來說,整篇文章確是寫得不錯。在筆者不願提供太多數據的情況下,記者要完整地描述整個故事,難道是十分高,感覺是筆者出了一條難題給記者。在有限資料的情況下,記者已嘗試運用合理性整理了筆者的Profile,雖然數字上與真實有出入,但這也是可以理解。當中,筆者認為寫得較好的是理財心得、資產配置的部份,記者的思路很清淅,能清淅地組織並表達了筆者對理財的態度,相信記者也花了很多時間閱讀本blog之前的文章。

最後,筆者受訪的原意是與更多人分享自己的投資心得與投資經歷,不論日後是否成功,過程中的經歷是最珍貴的,同時也希望與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互相交流,這與筆者成立此blog的目的一致。希望大家在讀這篇報導時不要著眼於筆者的出身、身家有多少,這些都不重要,更重要的應該是理財的態度,擁有正確的理財態度,這點應該人人都可以做到。大家有時間,也歡迎到此平台與筆者及一眾讀者互相交流。

東方日報專訪:
http://hk.on.cc/hk/bkn/cnt/finance/20151102/mobile/bkn-20151102171214345-1102_00842_001.html

2015年10月30日 星期五

項目進展 - 農莊項目 A meaningful project!

由Star Capital 參與投資及發展的農莊項目工程已即將完成。項目總面積約10萬尺,分契拆售60多個單元(獨立契),項目在工程完成前已售出超過一半,反應良好。每個單元設獨立水電分錶、排污系統、天然水及自來水供應,公眾設施包括公眾停車區、公眾儲物櫃,康樂設施包括戶外檯椅、活動煮食爐、燒烤爐等。

香港土地空間有限,近年樓價急升,住宅一屋難求,更遑論擁有屬於自己的私人休憩空間,接觸大自然。筆者自少已夢想擁有屬自己的農莊,如今眼見工程即將完成,有夢想成真的感覺。希望這個項目在經濟回報以外,能讓一起生活在香港的都市人都有機會擁有屬於自己假日農莊、後花園,在不用上班的時間嘗試過過種種菜,在戶外露營車內與家人享受親近大自然的悠閒感覺。

A meaningful project!



2015年10月27日 星期二

讀者信箱: 80後專業人士夫婦財務自由之路


Starman 兄你好,

我和太太是一對80後夫婦,剛剛三十而立,很仰慕 Starman 兄在這個年紀已經完成財務自由,而我倆仍在職場打滾⋯ 但 Starman 兄的故事給我們很大鼓舞和希望,告訴我們凡事有可能。現在要好好裝備自己避開投資陷阱,少點行差踏錯。

期望 Starman 兄能多點分享一下你獲得第一桶金的心路歷程,當中想必經歷一些重要決定的時刻,我想如何在關鍵時刻做對決定是能否達致財務自由的關鍵。

看過你另一篇博客文章,知道我和太太這些相對年輕的專業人士,大方向是以穩守突擊之法,提高個人資產水平以提升自己可以投資的產品的級數。但有點實務上的問題想求指點迷津,還望高人賜教。

我雖然不討厭自己的工作,但只有工作沒有家庭的人生不是長遠能夠維持。我希望先安頓家人財務所需,然後再做自己有興趣的事,以及多陪伴家人。人生苦短,時間不應該花在貢獻別人的盈利上。

家庭每月P&L
基本月薪 +$12萬(花紅就當用作交稅)
股息、債基派息 約 +$1萬
供樓 -$2.5萬
家庭開銷 -$2.5萬(有小朋友後預算增至 -$4.5萬,期望靠升職解決)
MPF -$1萬(公司規矩)
父母家用 -$1萬
月儲蓄 $6萬

家庭Balance Sheet
兩層樓,夫婦各一層,分別為我倆及家人自住。總市值約 $900萬,按揭結餘 $600萬
債基 $120萬,當中 $25萬槓桿
港股 $50萬
現金 $25萬
iBond $12萬
MPF $75萬
總權益 $550萬
可隨時變現資產淨值 $180萬 = $50+25+12+(120-25)


短期需要
有計劃生育的打算,需要一 3-4房單位


目標

Step 1.  35歲上私銀
單靠儲蓄 5年可儲$360萬,加上現在$180萬,再做直債槓桿倍大資產至$780萬以上,每年 @12% 槓桿後回報收取約 $65萬債息
  • 短期內如樓價下跌三成,則自購 3房單位自住,放租手持兩個單位以租養供
  • 如樓價持平,則租住三房單位,放租手持兩個單位以租養租
  • 如樓價上升,則以租養租外再加按現有單位加快上私銀進度

Step 2.  40歲初步財務自由(被動收入 = 家庭支出 = $8萬/月)
$8萬 x 12 x (1.04)^10 通脹 = $142萬年被動收入 @ 12% 槓桿後回報 = $1,200萬未槓桿資產,即 5年內平均每年儲 $132萬,其中 $65萬來自債息,$72萬來自儲蓄

Step 3.  45歲有相當於 50% 家庭支出作為被動儲蓄收入(被動收入 = $12萬/月)
$12萬 x 12 x (1.04)^15 通脹 = $260萬年被動收入 @ 12% = $2,200萬未槓桿資產,即 5年內平均每年儲 $200萬,其中 $142萬來自債息,$72萬來自儲蓄

Step 4.  退休,開展第二人生


這樣計算起上來,我可以 45歲退休還真不可思議。請問 Starman 兄我的計算是否正確?風險會否太高?有何重大錯誤請不吝指正。


另外我還想請問在執行上的一些細節:

  1. 私銀的門檻是以槓桿前或後的資產計算?如上計算,當我擁有$540萬資產時可上私銀嗎?還是要多作儲蓄兩三年?
  2. 年多前分階段入手債基,雖不至損手但連同派息也只能大約平手。有感美國加息之期將至,是否應該全數沽清,買入兩條 $10萬美元直債?由於要維持資金流動性方便隨時出擊樓市,是否以1-3年期企業債為佳?
  3. 選債時應注意的地方?要分析一家公司的償債能力,是否應看其現在的負債比率、流動資產質素及是否有穩定現金流?Starman 兄可有選債的入門書可介紹?
  4. 可否私下告知 Starman 兄的證券行?
  5. Starman 在芸芸股票中獨愛 REITS,但 REITS 的股價多隨加息而回落,似乎不是退可守之選?求 Starman 兄的獨到見解
  6. 也有想過投資工廈,但短期內不希望影響到買入3房的借貸力,因為有自己裝修屋是夢想之一。仍想趁後生多學點東西待40歲時可出擊,但貿貿然找個 Agent 只會被 gur 一頸血。投資工廈應從哪裡開始?

非常感謝 Starman 兄的無私分享,敬祝業務蒸蒸日上!

讀者 T


Starman 回覆:


首先多謝讀者T的支持。讀者夫婦同為80後,專業人士,提供的資料清淅有序,按讀者對自身資產負債情況、收支情況的清淅表述,筆者估計讀者應該從事會計/審計相關行業。從事會計的人在理財方面有天生的優勢,因為最起碼對自己的資產負債情況清浙,眼見很多人連自己的資產有多少、負債有多少、每月收入及支出多少都不清楚,莫說要去做中長期理財計劃,根本連最基本量入為出都難以做到,這是一般時下年輕人的通病。

從文中得知讀者短期內有生小朋友的需要,因而有購入三房大單位的計劃。從來,「住大D」都是消費,即使是樓換樓,由於按揭成數的限制,也犠牲了多付首期的流動資金、借貸能力的Quota,因此這是有取捨的決定。但不是凡事都可以用金錢來衡量,生小朋友是人生大事,必須要好好計劃,何時做或怎樣做「住大D」的決定也是一門理財的藝術。


讀者的收入不低,讀者家庭基本月收入12萬,儲蓄比率50%,每月儲蓄6萬,年淨儲蓄72萬,基本上讀者每年可買入一條直債,不做槓桿8%年回報,年息收入57600,即每月都已經可以增加被動收入4800,做到年年加薪。讀者夫婦年青,應盡量令時間變做自己的朋友,在早年做好資產配置及部署,不用著眼於短期利潤,也不用炒殼股,複息的力量會助你輕鬆累積財富,35歲取得私銀平台,邁向財務自由應指日可待。


讀者最大的問題是流動資產處低水平,估計是置業後耗盡了大部份的流動資金。資產負債表中以住宅為主,兩層總值900萬,按揭600萬,按揭比率67%,加按空間不多。現金、股票共75萬,債基120萬,可變現資產180萬。


筆者前文已解釋過,債券基金並不保本,涉及手續費多,大部份派息都是從價中派出,價格相對波動,因此不建議槓桿。但債基吸引人之處就是將一大lot垃圾債打包後,風險分散,銀行願意提供低息融資,因此槓桿後的「派息率」很高,而且每月派息,入場費低,如果債基不做槓桿,吸引力大大減低。銀行方面當然都鼓勵客戶做槓桿,手續費收這麼高,提供低息融資給些少甜頭,客戶利用槓桿又會買大點,有賺頭。


針對讀者流動資產處低水平的問題,流動資產中佔大部份為槓桿債基,其次為股票,加少量現金。讀者沒有提及其股票組合,未能作評論。讀者現階段可以做的是1. 將現有高風險低收益資產重新調配 (筆者建議可考慮全數沽出債基,買入短期直債不做槓桿收息,持有至到期保本); 2. 買入有潛力REITS ,房託股份90%盈利用於派息,有間接收租之效,卻免卻了收租之苦及使費;  3. 繼續努力儲蓄,累積財富,理財的前題是要有財可理,手上的流動資產越多,理財計劃的可塑性越高,投資的收益對風險比越高,特別對於讀者般的年輕高薪一族,努力工作,首要以儲蓄累積財富,收入的一半用於儲蓄,三份之二的儲蓄用於投資,利用複式效果增值,時間將會是你最好的朋友。


就讀者最後的6條問題簡單回答如下:
1. 私銀一般以AUM (Asset Under Management)金額計算,但即使如此,亦不等於私銀願意為你開戶,私銀一般需要客戶證明自己的財富水平,一般而言100萬美元已是最低的門檻。
2. 解答如上文。
3. 分析年報、財表是分析是基礎,但分析的是死數(Historical Data),更重要的是了解公司未來發展、投資的項目等; 選債除要分析企業的償債能力,作為投資者亦要考慮債券價格的走勢,息口的變化,債券存續期(Duration)等因素。債券的書籍坊間不多,筆者都希望在短期內寫一本(假若有時間)。
4. 電郵私下回覆。
5. 傳統的解除是加息會使標榜高息的REITS的吸引力減低,但問題是7%的REIT和1%的存款利率,投資者會選7%的REIT; 加息後,7%的REIT和2%的存款,投資REIT的機會成本高了,但投資者仍是會選擇REIT。所以問題的癥結在於,加息對公司收益的相對影響,以405為例,儘管大家都預期美國加息,但405的收入主要集中在內地商廈,內地正在減息降準,你會預期美國加息對其收入影響有多大? 在真正的加息周期,假設美國真的大幅加息,對香港以致全球經濟都會有影響,到時你買咩都死,到那時大家都會明白流動性的重要。
6. 初哥投資工廈最簡單是選擇旺區,金額不大的細單位,旺區如芳荔枝角的好處是用家大部份為租客,全區主要由大業主持貨,區內租賃活躍,辦公室需求大,惟供應不多,防守力較高,且區內多支工廈已活化成甲廈,同時亦有多支已獲批正準備活化工程,商業元素高。

2015年10月19日 星期一

Starman的資金管理計劃 2 (後記)


就上一篇文章 Starman的資金管理計劃,有些讀者來函詢問筆者,筆者的bond account做4倍槓桿,portfolio size 2129萬,餘下約48萬buffer是否足夠? 其實筆者在同行的stock account持有數百萬REITs股票,其融資率高達7成,未做任何槓桿,以股票本身流動性高的特性,將整個portfolio的流動性提高,作為槓桿債券的buffer,因為同行的金融資產融資率可共用,因此整個portfolio的buffer是相當充裕的。

其實investment portfolio所做的槓桿/風險是否過高,視乎underlying asset本身融資率的高與低,投資物本身融資率越高,在不用盡融資率的情況下,未用的融資率本身已經是buffer,並可隨時提現作現金周轉。筆者重點持有的REITs (如405)本身的周息率高達7%,穩定派息,但由於股票本身沒有到期日,不宜大做槓桿,道理正如筆者不建議槓桿買入債基一樣。但股票本身的資產流動性高,且具有高融資率的特性,持有REITs比持有現金好,但有如現金相當的流動性,需要現金周轉時可從戶口提取,利率僅1.5%左右,資金成本低。在資金氾濫的大時代,資金管理策略非常重要。

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Starmancapital

2015年10月17日 星期六

Starman的資金管理計劃


進入第三季度,項目進度理想,目前手頭數個項目的資金回籠集中於本年底,目前是時候要做資金管理的計劃安排。一如以往,應用「三份一理論」,將項目回籠資金分成三份,一份用於防守,主力做高評級債券的槓桿債券投資,增加及累積被動收入,年收益在15-18%左右。一份用於再投資項目,屬進攻性投資。最後一份是現金及流動性極高的股票 (以REITS為主,如前文所說,原因是其具有較高的LTV,有需要可隨時提現)。債券投資方面,筆者偏向買入不同種類、行業、到期日、派息日的債券,從而達到風險分散的效果,原理等如DIY建立自己的債券基金。

債券portfolio內含5-6隻不同派息日的債券,一般已可達至每月收息的效果。投資債券基金最大的問題是中間有太多中間人、基金經理、銷售人員等,中間每個人都要賺錢,羊毛出自羊身上,成本自然轉嫁予最終的投資者身上,但為保持債券基金的高收益吸引力,債券基金內的債券必然是低評級甚至是沒有評級的垃圾債券,或者直接從基金價格中除淨派息,若做槓桿,虧損會更大。

建立自己的bond portfolio / DIY bond fund的好處是在低洗費的情況下同樣有每月派息、風險分散的效果,在選擇高評級債券投資的情況下做槓桿相對穩健。除此之外,bond portfolio 最大的好處是可以直接將整個bond portfolio 申請一個portfolio LTV ratio,由於風險分散,可向銀行爭取更高的LTV,增加整個portfolio的防守力、靈活性及盈利能力。


上圖是筆者手上其中一個bond account,用於出糧予筆者夫人及家用。市值代表槓桿後的總投資額,證券市值代表資產淨值,購買力代表可用的現金餘額,該部份可直接提取現金或再投資。該戶目前資產淨值545萬,總投資額2129萬,即做了約4倍槓桿,平均每月收取約10萬元的淨利息收入(已扣除利息支出)。若利用此bond portfolio申請一個更高的portfolio LTV,「購買力」部份會即時增加,即增加了整個bond portfolio的流動性。這是大部份的私銀客戶都不知道可以這樣操作,但其實該操作大大增加了整個bond portfolio流動性及防守力。

私銀雖然是一個很好的理財富管理平台,但偏偏大部份的私銀客戶都不懂得好好利用私銀平台,相當一部份的私銀客戶是全權交由私銀經理代為管理,反而變成了投資銀行家在客戶身上賺錢的平台。始終理財需要親力親為,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2015年10月12日 星期一

項目進展 - 百美工作坊 (接近完工, 附圖)


百美工作坊項目工程7月中開始,9月尾開始公開發售,目前尚餘數個單位已完全售罄,市場反應相當不錯,主要原因是項目位於荔枝角黃金地段,市場缺乏該類物業出售,荔枝角工廈主要由大業主持貨,業權集中,而市場大部份用家以租客為主,盤源不多。項目工程及裝修至今已接近完成,進度理想,現讓Starman Blog讀者先睹為快。






















































2015年10月5日 星期一

讀者信箱: 利用NDF對沖人民幣匯率風險


Starman,

知你事務繁忙,本來不敢打擾你,但問題1.比較急切,只好硬著頭皮勞煩你。另外很感謝從你的blog得悉有關投資債劵的知識,本人過去只投資股票,對債券進入門檻所知有限,直至看了你的blog,才恍然找到一個風險可控的穩定現金流方法。
以下請教兩條問題︰

1.本人的個人公司營收主要是人民幣(由大陸客戶經銀行匯到香港),每年約有應收帳200萬人幣,通常要12-18個月不定期收齊,現在急需以低成本對沖人幣下跌風險,似乎應沽出「人民幣不交收遠期合約」,請問哪間經紀行有做這類合約?
(我問過公司戶口所屬的中國銀行,他們懶得睬我這類小公司,叫我去找中銀國際問下,我暫時經恒生銀行的外匯孖展戶口買入1:1等額的USD/CNH做對沖,沒有做孖展,資金成本很高。)

2.本人50歲,年收入約一百萬港元,每年支出約60萬港元,現在無物業,並已出清股票,持有現金約USD 650,000,想買直債作為被動收入,期望5年之後可累積資本作計劃退休,以本人的收入支出比例,估計可承受3倍槓桿,請問哪間經紀行適合本人的投資門檻?
(我看過匯豐銀行的直債選擇甚少,citybank稍多,但可能不及經紀行選擇多、借貸利率手續費便宜,唯一擔心透過經紀行保管債券是否有風險?還是可將債券轉到自己名下?)
以上問題如本人有理解錯誤,也請你賜教更正。萬分感激!

C.W.君上

Starman答:

近日忙著跟進項目的事情少了更新網站,又累積了不少讀者電郵未解答,部份問題已於電郵中直接回覆解答,如過了一段時間仍未回覆的,可能是筆者遺忘了,不介意可重新電郵筆者remind一下。

看到本案讀者心急如焚,筆者先解答一下讀者上述的第一條問題。近年一些境外的內銷企業由於支出是港元/美元,收入卻是人民幣,且應收帳期長達90天至365天不等,使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存在匯率風險。為對沖匯率風險,最簡單的方法是會利用「不交收人民幣遠期合約」(簡稱"NDF") 來對沖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風險。

部份讀者可能對NDF不太熟悉,筆者在此先簡單解釋一下。NDF全名為Non-Delivery Forward,為遠期外匯的一種,其特色為,遠匯合約到期時,交易雙方不須交割本金,而只就 合約的議定匯率,與到期時的即期匯率之間的差額清算收付,除避險功能外,也可用於投機性質。人民銀行於2008年開放該項業務,另與傳統遠期外匯合約 (Delivery Forward "DF")不同之處在於,企業承做NDF時,不須提供實質商業交易所產生的發票、信用狀及訂單等交易憑證,繳付保證金金額較小,對廠商而言較為便利。

要用NDF來對沖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風險,只需沽出相應檔期、金額的NDF合約即可,NDF檔期一般為1、3、6、12個月,結算貨幣為美元。但需要留意的是,NDF的參考人民幣匯率不是CNH,而是人民銀行每天早上9時公布的人民幣 (CNY) 中間價,而近年CNY與CNH的差價頗大,如港商在香港收取人民幣 (CNH),則需留意NDF未必能完全對沖匯率風險。要收完全對沖之效,則要敍做Delivery Forward才能達到,但交易成本相對高。

由於NDF只需差額交收,保證金要求一般在10%左右,交易成本低,適宜小金額操作,不少銀行都可以做,如需要,筆者可介紹相關銀行。但在做對沖操作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企業的營運模式。讀者提到「公司營收主要是人民幣(由大陸客戶經銀行匯到香港)」,如要用NDF對沖,切記人民幣(CNY)最好在境內先行購匯再匯到香港,否則,人民幣到港後會變成CNH,而NDF的參考匯率為CNY,如當天CNH跟CNY的差價很大,風險就未能對沖。
近年人民幣跨境結算進一步開放,相比數年前已經是兩個世界,尤其在貿易項下的人民幣跨境結算,可以說是已經全面開放。在利用遠期合約對沖風險的同時,可考慮一些套利或進一步降低成本的匯率操作財技。舉個例,讀者公司有穩定的人民幣應收帳,可考慮向銀行申請應收帳融資,將公司的人民幣應收帳款抵押予銀行 (應收帳權益轉讓),以低息向銀行融資營運資金,增加公司現金流,同時再敍做NDF對沖相關匯率風險。方案二,讀者甚至可考慮將應收帳款以折扣形式全數賣斷予銀行套取港元現金。當然,這種操作需要視乎公司買家的信用實力。

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Starmancapital

2015年9月29日 星期二

如何運用財技對沖投資日本物業的匯率風險



環球經濟動盪不穩,全球各國爭相減息放水準備打貨幣戰, 近數月已有一些大國小國爭相將貨幣貶值,保護自身經濟體。繼美國一再延遲加息,挪威及台灣央行為求自保,前日亦率先雙雙宣布減息。

作為小投資者,第一時間要想的是銀紙貶值的影響 (持有現金的成本),然後是資產配置的部署。不要小看持有現金的風險,單是2008年至今,銀紙的購買力下跌最少兩三成 (視乎不同類別的購買力)。在各國均採用「量寬」(或其他如出一徹的名稱) 作為解決問題主要手段的年代,在環球市況不明朗的情況下,要對沖持有現金的風險,資產組合必然是配置具一定回報的固定收益投資產品 (Fixed Income Assets) 或磚頭等實物資產。

要留意,債券收益雖然高且固定,但正正就是因為其固定的特性,在對抗通脹或銀紙貶值的力量是有限的,只能靠其固定回報補償,惟其資產的升值能力低,在高通脹的年代,計算回報時需要將其產生的固定現金流折讓(Discount),因此債券只能說是具高防守性的資產,要說到具防守性的同時,能夠絕對對沖銀紙購買力下跌風險的必然是中國人最傳統的投資 - 磚頭。

本港樓市已處高位,早前不少讀者電郵筆者,詢問有關海外投資物業要留意的地方,其中最多讀者有興趣的是投資日本物業。不難理解,近一年美元/港元持續強勢,日圓不斷貶值,對香港投資者來說就像是早幾年內地客來港買樓大減價一樣吸引。加上日本物業門檻比香港低,以最多香港投資者首選的東京為例,新宿御園上車門檻僅130萬。東京作為日本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升學及就業的住屋需求殷切,鐵路沿線的住宅空置率僅4-5%,具一定防守力,加上2020年東京舉辦奧運會,筆者認為該區鐵路沿線具不錯的投資潛力。

投資日本物業,最大的風險不是物業本身的價格升跌,而是日圓匯價的波動風險。安倍晉三2012年底上台后加速實施的一系列刺激經濟政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寬鬆的貨幣政策,日圓匯率開始加速贬值,直至近期各國貨幣戰,日圓匯價才開始喘定回穩。但在各國以減息/將貨幣貶值等寬鬆貨幣政策救經濟的新時代經濟大環境下,日圓匯價再下跌的風險不低,且幅度難以預計。

投資日本物業同時要對沖日圓匯率風險,最直接的做法是在日本當地銀行敍做接揭。借入日圓購入日圓計價資產,匯率風險便會自然對沖。投資者可在當地的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或交通銀行申請按揭貸款,按揭成數最高可達5-7成,利率在2-3%左右,年期最長20年。剩下的就是首期部份的匯率風險,假設當地中國銀行批出5成的接揭貸款,一般人的做法是將手上的港元本幣兌換成日圓後,匯往日本直接支付首期。

要對沖首期部份的匯率風險,較明智的做法是,將手上的港元/人民幣以定期方式存入日本中國銀行,敍做3年定期,收取約4%的定期存款利率。將人民幣定期存單抵押予當地中國銀行,以低息借出日圓,由於人民幣利率比日圓利率高,可套取1-2%息差,賺取的息差差不多可以抵銷借入日圓按揭的融資成本,同時可對沖日圓下跌的匯率風險。投資,永遠要利用增加低成本的弱勢負債,持有強勢資產。



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Starmancapital



2015年9月21日 星期一

項目進展(2) – 文錦渡新型貨倉項目


最近很忙,因有多個項目同時上馬,準備工作特別多,以致Starman Blog未有時間像以前般頻密更新,請各大讀者們見諒,並繼續支持。

百美工作坊項目周三正式對外開售,目前未正式開售的情況下已出售了一半單位,反應非常理想。作為一個位於荔枝角、有獨立管理(Star Capital旗下物業管理公司管理)、新裝修的半倉寫工廈單位,區內確是絕無僅有。

Star Capital 正在進行的另一個項目 -文錦渡新型貨倉項目亦即將準備開售,項目工程預計將於十一月完工。香港除住宅外,對貨倉的需求其實亦很大,而香港缺乏足夠土地同時滿足住宅及倉庫的需求,香港政府在民意壓力下,只集中資源關注住屋問題,基於住宅土地嚴重不足,土地用途住宅為優先,忽略了倉庫的需求。目前葵涌一帶的工廈貨倉已滿負荷,貨櫃車要排隊才能「上樓」卸貨,非常費時。這些工廈貨倉實用率低,而且租金成本高昂,有鑒於此,Star Capital本年初於上水近文錦渡關口附近購入了一幅工業用地,總面積92000平方呎,發展新型貨倉,並進行拆售。

該塊工業地本身極具價值,項目位於古洞北新發展區、坪輋新發展區、粉嶺新發展區中間位置,沿文錦渡路前往文錦渡關口車程只需4分鐘,離上水火車站僅2分鐘,距離皇崗口岸約10分鐘、將來蓮塘口岸僅10分鐘車程,項目地點是香港政府來年的發展重點,極具投資價值

項目總面積約90000呎,拆分成11個獨立分契貨倉。貨倉樓底23-29呎高,是工廈貨倉不能比擬,貨倉同時設4呎高貨台、電捲閘、電趟門、獨立化糞設備、完善水電系統、保安設備、全套消防設備等基礎設施。倉庫由Star Capital旗下物業管理公司管理。項目介紹材料剛完成,讓Starman Blog的讀者們先睹為快。







2015年9月18日 星期五

項目進展 -「百美工作坊」首批單位售罄 下周加推


「百美工作坊」是Star Capital 進軍荔枝角區的首個工廈拆售項目,目前區內市場還沒有類似的項目出售,供應極為稀缺,而長沙灣/荔枝角一帶有住宅群/甲級寫字樓等商住物業環繞,極具商業原素,價值甚高。

項目工程完成時間預計為十月中,目前以「樓花」推出的首批單位已全數出售,下周中開始會正式刊登廣告並委託物業代理銷售,同時會提高售價,計劃到最後一批以現樓出售時會進一步提高售價至市價出售。項目保證回報4厘,由Star Capital旗下星匯國際發展有限公司承租。

2015年9月15日 星期二

讀者信箱: 非私銀債券投資者的投資策略與風險


Hi 你好
本人Citibank
摃左兩條銀行人仔直債
恆生中國, 同中銀London
共255萬人民幣,大約借左230萬港元, 借貸息口1.6
債息大約3.25
2017年到期, 買入100.7, 但現價95 左右

還有中國信達美金債, 480000美金 摃左
借左285000 美金息口 1.6 尾數自己俾
買入價97.5 但現價90.9 派息4.25%
2025 年到期

另兩隻
ALLIANZ SELECTION INCOME & GROWTH (RMB-H2) AM DIS 
JPMORGAN ASIAN TOTAL RETURN BOND FUND (RMB-H) A DIS
兩隻人仔債基無摃一隻收7.X% 另一隻12% 左右


其實想問問, 我之後可能有2XX萬加按資金,你會覺得還左D摃好? 定再買另一條直債唔摃安全?
或以上有任何建議

萬謝

Starman答:

在此先向各位讀者致歉﹗由於最近Star Capital有幾個項目同時準備上馬,工作量很大,未能安排時間更新Starman投資世界blog。其間亦收到很多讀者的電郵,目前已累積了數十封未回覆的電郵,我會在有時間的時間電郵直接回覆部份讀者的問題,部份較有代表性的會在blog中與大家分享。希望各讀者有投資時都會留意有有關的問題,減少投資不必要的風險,始終債券投資要注意的事有很多,很難用三言兩語就可概括出來,因此以case study形式分享效果可能更佳。

最近很多讀者都問非私銀客戶若想投資債券/槓桿債券有何選擇? 走進銀行一般十問九不知,甚至不理不采,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畢竟債券不是銀行主力推的金融理財產品。因此,一般散戶可到證券行查詢債券投資事宜,若希望我推薦的可以電郵予筆者,詳情不便在這賣廣告。

以上讀者做了兩條人民幣債券槓桿,由於讀者的戶口非私銀戶口,因此即使可以做槓桿債券,選擇亦不多,而且限制多多,純粹讓客戶體驗,這樣才能突顯出私銀的地位。此類銀行的另一個目的就是收高昂的手續費及內佣金,因此不介意給予低息融資,槓桿反可令其手續費及佣金收入倍增,根本就是暴利。

槓桿人民幣債券的風險,前文 "如何利用遠期合約對沖槓桿人民幣債券風險"已提及,由於借入美元購買人民幣資產,因此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風險同時也槓桿了。記著我們買債券的目的是為了固定收益,部份投資者喜歡炒外匯另計,但於我本人而言,槓桿債券是防守性投資工具,是利用低息環境的優勢借入低息貨幣買入高息資產套利,如果當中涉及幣種錯配,可能會得不償失。

讀者目前槓桿債券投資組合最大問題是息差太窄,平均息差僅1.x%,以該水平的息差根本不適宜做槓桿,加上槓桿人民幣債券更有匯率風險,如人民幣下跌、美元加息,有機會會虧損,並非投資債券獲取固定收益的基本目的。

以讀耆債券組合中的中行(London)為例,該債票面息率3.45%,2017/1到期,由於現價below par,YTM比Coupon
rate 高,約4.3%。留意債券每次派息實際是按par value (100)以票面息率派發,即若非持有至到期出售,
使用YTM測算出來的收益率會被高估,因此有時筆者會比較喜歡輕微trade over
par的債券,而投資心態應該是「以YTM測算的收益率是最差情況下的收益,而Coupon比YTM高,意味投資者先收的現金流較多,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在未到期前出售可確保收益比YTM高」,這投資策略特別適用於投資長年期的債券。

由該債而言,假設融資率為50%,即2倍槓桿比率,槓桿後淨收益率約7%,年期不算長,惟最大的問題是息差窄、幣種錯配而不做對沖,若美元本年開始加息,同時人民幣繼續下跌(跌的機會比升大),收益會嚴重受影響。讀者加按出來的二百幾萬,是否應該全用於償還槓桿債券的借款?其實這是不太make
sense的,按揭息率比債券融資的利率還要高,怎可能用高息債務抵銷低息債務。如果要償還的話,倒不如將所有人民幣債券沽出。套出的資金加上加按的二百多萬,如果買入評級/回報合理的債券,8-10%不難做到,月收3萬利息的目標應該不成問題。

另外,筆者對債基的看法就不再重複了。資產如果能配置得宜,以讀者的情況而言,距離財務自由應該是指日可待。

2015年9月9日 星期三

讀者信箱: 投資債券一手與二手市場之分別和要求


 
Hi Starman,

有幸拜讀閣下之文章學習投資知識,所獲甚豐. 因市面有關直債資訊不多故望賜教 =)

本人有1-2M 現金打算投資直債, 但市面premier/priority banking之職員因獲佣不多故對本人提供之直債資訊少之又少(例如可買哪些, 入場費幾多, leverage幾多etc),每每要追問才擠牙膏式回答。
曾查及金管局之網頁 https://www.cmu.org.hk/cmupbb_ws/chi/page/wmp0100/wmp010001.aspx
提供了部份債劵資訊,但其介紹之債券似乎又不是在市面銀行可買之全部.....

想請教starman大大:
 
1. 有哪些網頁/渠道推介可獲知更多關於債券的價格等一般資訊?(e.g. bond price, coupon rate, YTM etc)
 
2. 曾查問銀行有關可售債券但似乎都只有二手市場買賣, 在香港有一手市場的bond 可買嗎? (不計ibond). 因本人想找些債券長揸到期, 但除非on par/under par否則本人二手市場一做leveragematurity前就likely要補倉..........

3. 因本人資產並未達PB級數, 其餘有否什麼銀行推介做融資成本較抵(或可做更大leverage ratio)以賺更大息差?

謝謝!!

 Wn


Starman 答:

近日,Starman收到大量詢問有關債券投資及資產配置問題的電郵,先感謝大家對Starman及本blog的支持,但由於本人每天更新blog的時間有限,目前已累積不少數量的電郵未有時間答覆,因此請來郵的讀者們耐心等候,本人會盡量安排時間於稍後回覆。具代表性而來郵者不介意的情況下,Starman會於本blog公開回答,與大家分享。

 回答讀者Wn的問題。

1. 有哪些網頁/渠道推介可獲知更多關於債券的價格等一般資訊?(e.g. bond price, coupon rate, YTM etc)

由於債券市場是OTC Market,有別於股票市場,債券市場的透明度較低,坊間提供的免費資訊不多。零售銀行門市一般沒有提供債券的資訊,一不少讀者反映銀行會推銷其他理財產品或債券基金。原因很簡單,第一可能零售銀行的客戶服務員亦不認熟識債券,甚至乎搞不清債券及債券基金的分別; 其二是零售銀行只會主力推銷佣金高/「唔夠數」的產品,債券的佣金不高,投資者持有至到期,銀行基本上「無乜肉食」。而且債券所需的投資知識比較高,一般以專業投資者為主,對推銷者的認知要求亦較高,因此銀行一聽到債券二字,二話不說就推銷你債券基金。

有興趣投資債券的讀者可直接前往證券行查詢。以下有幾個獲得債券資訊的方法:

2. 下載手機app – 債券通
3. 京華山一網站: http://www.cpy.com.hk/hk/bonds.htm

*但要留意,相關的資訊都是前一天的。如需最更新的債券資料,必須要通過bloomberg或直接向券商direct quote

2. 曾查問銀行有關可售債券但似乎都只有二手市場買賣, 在香港有一手市場的bond 可買嗎? (不計ibond). 因本人想找些債券長揸到期, 但除非on par/under par否則本人二手市場一做leveragematurity前就likely要補倉..........

投資世界從來都是講門檻的地方。一般散戶投資股票或相關零售產品,回報率不確定性高,在大市不明朗的情況下輸多嬴少。資金相對充裕,具一定投資知識的,會考慮投資債券(二手市場買入),回報較高風險較低。而一手市場IPO的債券,只有專業投資者(Professional Investors) 簡稱”PI” 才可參與,要求是100萬美元流動資產,可向券商申請。由於投資一手IPO債券具一定門檻,非PI人士要買債券只能通過二手市場,因此一般而言,新上市的IPO債券在市況正常的情況下,在二手市場放售時都是高於100 (over par) – Premium BondPI 一般的情況下可以說是穩賺,而且PI認購IPO時更只需要「篤手指」,最高可達100%融資,基本上是無本生利,與券商共同分享利潤,俗稱「分餅仔」。

至於你第二個問題,債券長揸到期的話根本無須理會債券價格的高低,只需買入時留意YTM,回報基本上鎖定,等出糧即可。如有做槓桿,則涉及較多的學問及技術,1. 如何使用安全槓桿比例; 2. 如何分配每次派息的現金流;  3. 如何管理Bond Portfolio的現金流matching issue; 4. 如何增加持債能力。如果上述技巧掌握得宜,在一般情況下,根本不用擔心補倉問題。

3. 因本人資產並未達PB級數, 其餘有否什麼銀行推介做融資成本較抵(或可做更大leverage ratio)以賺更大息差?

雖然市場上有部份證券行對非PB客戶亦會提供槓桿,惟Starman 一向不建議。槓桿債券有高回報主要是利用套息交易 (Carry Trade),因此關鍵在於息差,在利息成本高的情況下,利差不夠闊,雖然一開始仍有不錯的利潤,但面對加息或其他風險時持債成本會增加,持債能力不足會導致有機會產生虧損,與投資Fixed Income的原意不同。 這種做法亦與Starman的投資理念相違背。

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Starmancapital